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

日期:2020-11-25 12:10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室:微生物检验所     阅读:7319
字号:
分享:

研究方向:

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研究

研究背景:

细菌性传染病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细菌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发再发细菌性传染病时有发生,而我国监测预警技术更新较为缓慢,与快速发展的防控需求不相适应。为了实现细菌性传染病疫情监测技术升级换代、提高细菌性传染病检测、监测和疫情溯源能力;实现监测分析信息共享,加强信息整合,实行实时分析,提高疫情监测与分析的精准性;推进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实验室监测的深入整合,提高暴发疫情发现和来源识别能力,我国正在构建并完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模式--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络,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是以网络化信息平台为依托,采用病原识别、基因组流行病学等新型调查分析技术,开展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的实验室网络。它对于提高我国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和防控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0年,我市应用PFGE分型分析成功溯源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2012
年,我市应用PFGE分型分析成功溯源一起由O128H45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
   2013
年,运用PFGE技术对食品分离到单增李斯特菌株及病人单增李斯特菌株进行了PFGE分型分析。
   2014
年,运用PFGE技术对一种新型的人类潜在病原菌——致病性艾伯特埃希菌(E. albertii)进行了PFGE分型分析。

   2016年,对哨点医院所分离的食源性致病菌开展了血清学分型及分子分型,并利用PFGE技术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病原的同源性分析。

   2016年,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中所分离到克罗诺杆菌开展了分子分型。

取得的成绩
  2007年,省内首批加入全球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网络(WHOGFN)——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2007
年,承担的自贡市科技局立项的《自贡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检测程序的建立研究》课题获自贡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省内首批加入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
  2010年,承担的《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项目获自贡市卫生系统引进医学新技术推广医学新成果项目一等奖。
  2011年,承担市科技局立项的《食源性沙门氏菌PFGE分子分型在食品安全监测与溯源中的应用研究》科研课题。
  2012年,承担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的《疑似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监测研究》科研课题。
  2013年,承担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的《致病性艾伯特埃希菌(E. albertii)人、畜、禽带菌感染监测研究》。

2014年,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家加入PulseNet China的地市级疾控中心。

2017年,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地市级网络实验室。
  2006年至今,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10余篇。

实验室条件
  硬件条件:实验室配备有开展PFGE相关设备及物资,如Bio-Rad脉冲场凝胶电泳仪(CHEF Mapper XA)、Bio-Rad凝胶成像系统(GELDOC XR+)、 水浴箱(德国优莱博TW8)、Eppendorf离心机、水浴摇床(德国优莱博SW22)-80℃超低温冰箱、超纯水仪(德国赛多利斯H20PRO-VF-T)等。
  人员:中心网络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27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16名,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16名。目前有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过“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病原菌分子分型”培训,并取得PulseNet China网络技术培训证书。


脉冲场凝胶电泳仪

伯乐CHEF Mapper XA脉冲场凝胶电泳仪

专题专栏

更多+